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科学园区扩建工程被勒令停工引发台湾环评风波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0年08月17日16:16  财经杂志

  中科园区争议案,是台湾地方司法权直接介入经济与环保拉锯战的首个案例。此案凸显出“圈地拼经济”的产业思维在台湾同样作怪,但在其司法权、行政权、商业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角力中,却有可平衡矛盾的平台存在。

  《财经》实习记者 冯复华\发自台北

  8月初,台北“行政高等法院”接连做出两份裁定,分别要求台湾中部科学园区(下称中科)四期及三期扩建工程停止开发。此一举,创下台湾地区经济发展60年来,开发案已被行政单位审查通过、却被法院宣判勒令停工的首个案例,也为台湾经济投下两枚震撼弹。

  根据初步估计,受本案影响,产业链上直接受冲击的投资金额逼近1万亿元新台币(约合人民币2121亿元,以下货币单位均为台币),台湾面板产业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也将受创。受冲击最大的是世界第四大面板厂友达,直接搁置投资达6000亿元,友达原计划在中科四期建立全台最大面板及太阳能光电生产基地,现因该计划宣告无限期延后,约50万相关产业人员的工作权无法保障。

  一样裁定,悲喜两重。

  友达董事长李耀称,“整件事简直不可思议”,而被列入搬迁计划的住户则开心地说,再也不用为房子而彻夜担忧,寝不能安了。

  台湾居民则重新思考,在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(ECFA),并宣示全力拼经济、打造黄金十年的远景时,台湾的百年生态要如何在“圈地拼经济”的产业思维下,永续经营。

  长年争议

  中科园区于2002年成立,与北部的新竹科学园区和南部的南台科技园区一起,发展成“北IC、中奈米纳米、南光电”的产业链,连成完整的台湾科技产业轴。中科分布于台湾中部的台中市、彰化县、云林县等四县市,以半导体、生物科技、光电为主,有友达、台积电、华邦、日本三菱子公司等大厂进驻。

  中科目前进入第四期扩建工程,预定2012年整体开发完成。中科一、二期开发仅八年,已造成周边地区致癌物砷的浓度激增,2006年台湾“中国医药大学”研究报告指出,中科园区的致癌风险值与正常值的倍数,最高达830倍。

  由于台湾中部民众疑虑难消,后续出炉的三期和四期开发计划,从送台湾“环保署”环境审查委员会审议的第一天起,就备受关注。

  第一枚深水炸弹是台湾“高等法院”在7月30日的裁定。裁定要求,中科四期开发计划在行政救济判决确定前,应停止开发,居民也可在环评争讼决定前,保留他们的房屋和农地。

  这成为台湾经济发展60年来,第一件司法权直接介入经济与环保拉锯的案例。

  根据规定,台湾的重大经济开发案,均须送“环保署”环境审议委员会评审通过后,才可开发,评审委员包括环保领域的官员、学者、团体领袖等专业代表。

  其实早在去年4月及10月,中科四期开发案初审时,就因其建址位于有“台湾米仓”之称的农渔业精华区,在水资源分配、污染与进驻厂商化学品管制方式等议题上,评审委员与听众激辩,为了防止发生混乱,该委员会还被迫破天荒地召开闭门会议。

  “与农抢水”、空气污染等问题,让台湾中部民众忧心忡忡。去年10月初审时,会场外有约1000位农民抗议废水污染农业用水,场内多位环评委员也表达忧虑,认为中科园区使用的化学物质达400种,健康评估报告却仅四页,而且缺乏类似于欧盟REACH毒物管理制度的后续健康风险、流行病学评估及管理等规划。

  另外,水资源调用会不会耗尽邻近民生及农业用水,空气污染会否影响供应台湾三分之一鲜乳的彰化县,以致损害民众健康,也是讨论焦点,但在整日商讨、不能决断的情况下,几位学界委员选择退席,环评委员则“有条件通过”本案初审。

  此后,台湾“环境行动网”等环保团体痛批,称本案将在台湾的农业蔬果精华区设高污染产业,使台湾农产成为“致癌砷代言人”,且会尽毁沿海养殖业。他们认为“环评已死”,转向法院提起诉讼,主张进入第二阶段环评,并要求在环评行政诉讼确定前,暂停中科四期的开发。

  环保裁定

  台北“高等行政法院”在7月30日的宣判认为,依据台湾环评程序,第一阶段的环评为书面审查,第二阶段则是有公民参与的实质审查,第一阶段成立的前提,是不能对环境有太大的不良影响,但中科四期仅在水的部分,就有放流水、重金属浓度等十点注意事项,还有化学品管制、有机污染物排放量等问题,足以证明停止执行的急迫性,故而判决在环评诉讼结果出炉前,四期应停工。

  四期停止执行的余震未完,短短三天内,法院对中科三期也做出新判决。中科三期的环评审议是2006年在政治力量介入下,以“有条件通过环境影响说明书、无须进入第二阶段环评”为结论通过审查的,因此遭环保团体告上法院。早在今年1月22日,“最高行政法院”便撤销环评决议,要求重新进行环评,但“环保署”拒绝停工。

  长达半年的争议,在8月2日由台湾“高等行政法院”再裁定,要求“环保署”命令“中科管理局”在未重新通过环评审查前,停止开发行为,由此宣告司法与环保的力量占了上风。

  中科三期早在1996年6月动工开发,其中,发展太阳能电池的旭能光电已投资25亿元,预计再增资100亿元;友达光电预定投资3000亿元,目前已投逾2000亿元,预定在今年11月初尝试量产。这些高科技产业,无疑遭受了巨大冲击。

  但法官认为,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,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追求社会最大利益”,中科三期环评不确定何时完成,也不确定能否通过,中科管理局在没有任何环评监督机制下,日夜加紧赶工,为防止重大损害,民众确实有理由请求停止开发。

  转型之痛

  以科学园区之名行抢地之实,早是台湾近年明显的“转型之痛”,而两份雷霆万钧的判决,也让台湾人反思征地开发的必要性。过去八年,平均每年有超过1.5万个地块、1304公顷住宅区或农田,被政府“依法”强制征收,使良田变为工厂。

  到2009年年底,地小人稠的台湾共有8.48万公顷工业用地,相当于比十年前多了14个新竹科学园区,但工业占台湾总体经济的比率,却仍在30%左右徘徊。

  目前全台科学园区仍有253公顷用地闲置,“国科会”为此负债上千亿元,却仍不断大举征收土地,引发舆论“借发展之名、行炒地皮之实”的质疑。

  最近广受关注的征地案,是7月强制执行、引起住户自杀抗争、并被CNN等国际媒体报道的苗栗大埔征收案,该地位于新竹科学园预定扩大区域内,本规划征收23公顷,但政策变更,短短一个月内便扩大为28公顷。

  这多出来的5公顷,在尚未得到居民同意之前,苗栗“县长”刘政鸿便在一夕间出动大批警察封路,直入即将收获的农地,铲地毁田。当地住户组成自救会,誓死捍卫祖田,并发动近万名民众夜宿总统府前,引发舆论同情,终于让政府态度软化,“行政院”宣布还地于民,刘政鸿则一改强硬态度,三度鞠躬向农民道歉。

  批评者说,“公共利益”“公共用地”都是幌子,变更地产,让土地千倍增值,用以金援地方财政与政治派系,才是核心利益。

  抗议房价上涨的社会团体“无壳蜗牛连盟”成员张维修说,以国家权力介入国土空间的分配,获利的都是藏在背后的建筑商。

  中科四期后援会的林乐昕表示,判决结果就是提醒政府不要一意孤行,为追求GDP发展而忽略农村的环境价值。

  但台湾追求GDP增长的脚步还在加快。“经建会”主导的全球招商将在9月展开,计划带动民间投资3181亿元,为建设台湾“黄金十年”跨出第一步。正当此关键时刻,一系列投资都因环评一再受阻,已经让台湾业界面临空前挑战。

  在中科三期设厂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旭能公司董事长谢汉金说,全球太阳能产业正火,旭能刚接到50亿元订单,若被断水断电,损失难以估计。台湾科学工业园区同业公会常务理事孙弘说:“厂商像戴着钢盔的前线士兵,一边发抖、一边前进。”前“国科会”副主委、台湾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则表示,法院贸然要求停工,会使科学园区内的产业上下游供应链断裂。

  这场官司纷扰一周后,“国科会”“中科管理局”局长杨文科8月10日召开记者会,将此案定调为“法院判决不及于厂商”,园区内公共工程将停工,但友达光电、旭能光电等厂商则可“停工不停产”,意在为争议解套。

  台北律师公会环境法委员会主委林三加表示,这样的“切割法”完全是扭曲法院裁定,本案争议重点是进驻厂商的污染未受到监督,怎能仅让公共工程停工?他表示将与农民一道,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
  “环保署”在8月12日重新召开中科三期第一次审查会,在全台民众注目下,爆发警民冲突,最终未能达成决议。

  台湾“绿党”等环保团体则赶至德国柏林参加第二届“全球青年绿人”会议。“绿党”发言人潘翰声说,鸿海、奇美、友达等企业持续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,因此“绿党”也发起绿色消费、绿色投资、绿色采购等标准,三管齐下,联合全球绿色团体,抵制所谓的“血泪面板”。

  经济发展与环保如何平衡,仍是台湾必须学习的课程。
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更多关于 科学园区 停工 环评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0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